了解聚氯化鋁在農牧業污水處理中的核心作用
發布時間:2025-04-02 作者:億升化工
農牧業造成的廢水多用以田地飼養、農牧業和農副產品加工,農牧業廢水中絕大多數有機化學空氣污染物濃度值高,可生物化學能力差,乃至一部分農牧業污水也是有毒副作用。因為這類環境污染要素會對自然環境導致挺大的毀壞,因而科學研究在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合理整治計劃方案具備積極主動的實際意義。而聚氯化鋁(PAC)作為無機高分子混凝劑,在農牧業污水處理中展現出以下核心作用:一、懸浮物去除
對養殖廢水、農田徑流中高濃度懸浮物(SS)去除率達85-95%,通過電中和作用使膠體脫穩,形成大顆粒絮體快速沉淀。某養豬場應用案例顯示,投加50mg/L PAC后SS濃度從800mg/L降至40mg/L。
有機物削減
對COD的去除效率為40-70%,主要針對膠體態和部分溶解態有機物。但對溶解性小分子有機物(如腐殖酸)作用有限,需配合氧化工藝。
磷素固定
除磷效率可達80-90%,通過Al³+與磷酸鹽生成AlPO4沉淀,有效控制水體富營養化。實驗數據顯示,TP從5mg/L降至0.5mg/L。
重金屬絡合
對Cu²+、Zn²+等重金屬的去除率超90%,通過羥基絡合形成難溶沉淀物。但需嚴格控制pH在6.5-7.5zui佳范圍。
預處理-混凝主體工藝
工藝流程:格柵→調節池→PAC混凝→絮凝→沉淀→出水
關鍵參數:反應時間15-30min,G值50-80s⁻¹,沉淀表面負荷0.8-1.2m³/(m²·h)
組合工藝強化
(1)PAC+生物處理:前置混凝降低后續生化單元負荷,組合后COD總去除率提升至85%+
(2)PAC+活性炭吸附:針對農藥殘留等微量污染物,形成"混凝-吸附"協同體系
(3)PAC+人工濕地:混凝預處理后進入生態處理系統,實現深度脫氮
pH調控系統
配備自動加酸(H2SO4)或堿(NaOH)裝置,維持反應區pH6.5-7.5。實踐表明,pH偏離0.5單位會導致混凝效率下降15-20%。
污泥處理模塊
含水率98%的化學污泥經板框壓濾脫水至75%以下,可作為路基材料或衛生填埋,需注意鋁鹽污泥農用可能引發的土壤板結風險。
現階段,聚氯化鋁等聚合物也被廣泛運用于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的解決中,因為這種凈水劑的高性價比,操作方法便捷,工業設備管路不容易造成浸蝕,因而現階段這類凈水劑已變成各行業污水處理方式的主要產品。